NEWS CENTER

NEWS CENTER

【全民健身日特辑】运动与肠道微生物的“双向奔赴”

发布时间:

2025-08-13

全民健身正当时,科学运动“菌”添姿!

2025年8月8日,第17个全民健身日如期而至。当朋友圈被运动打卡刷屏时,你是否知道,每一次挥汗如雨的锻炼,不仅塑造着肌肉线条,更在悄然重塑肠道内的“微生物宇宙”。

 

运动:肠道菌群的“天然调节器”

肠道内栖息着约10万亿个微生物,其多样性是健康的核心指标。研究发现,规律运动能显著提升肠道菌群丰富度:一项针对职业橄榄球运动员的研究显示,其肠道微生物多样性较普通人高出30%,其中抗炎菌种如普拉梭菌(产生丁酸盐的“抗炎明星”)和嗜黏蛋白阿克曼氏菌(与代谢健康强相关)的丰度显著增加。

 

运动对肠道的“改造”机制

●血流再分配:运动时,肠道血流量增加,为微生物提供更充足的氧气和营养,促进有益菌增殖;

●代谢通路激活:运动后,肠道菌群对膳食纤维的发酵效率提升,短链脂肪酸(如丁酸盐)产量增加,这些物质不仅能修复肠黏膜、抑制炎症,还能通过“肠-脑轴”改善情绪;

●免疫屏障强化:运动员肠道中罗斯氏菌等产丁酸菌的富集,可降低肠道通透性,减少“肠漏”引发的全身性炎症。

 

极端运动:健康与风险的“双刃剑”

并非所有运动都对肠道友好。马拉松选手常面临的腹泻问题,正是极端运动的“副作用”。高强度训练会导致肠道血流减少、黏膜损伤,为沙门氏菌等致病菌创造入侵机会。科学家发现,专业自行车手肠道中韦荣球菌的丰度在赛后激增,这种菌虽能加速乳酸代谢,但过度增殖可能破坏菌群平衡。

平衡之道在于科学规划:

强度选择:中等强度有氧运动(如快走、游泳)对菌群多样性提升最显著;

时长控制:单次运动不超过90分钟,避免肠道缺血;

恢复策略:运动后补充含乳杆菌和双歧杆菌的发酵食品,加速菌群修复。

 

全民健身日:动出菌群活力

饮食联动:运动前后摄入全谷物、豆类等膳食纤维,为有益菌提供“燃料”;

避免滥用抗生素:运动人群更需警惕药物对菌群的破坏,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补充益生菌;

个性化方案:老年人可选择八段锦等低强度运动,配合酸奶等发酵食品;儿童可通过跳绳、游泳促进菌群发育。

 

肠道微生物研究专家郑国华教授指出:“运动与菌群的关系,本质是人体与微生物的‘共生进化’。”当我们挥动球拍、迈开步伐时,不仅是在雕刻身材,更是在与体内万亿个“微生物盟友”共同书写健康篇章。

 

这个全民健身日,不妨从今天开始:穿上跑鞋,带上酸奶,让每一次运动都成为肠道菌群的“狂欢节”!毕竟,健康从来不是孤军奋战,而是身体与微生物的“双向奔赴”。